如今的手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能打打电话、发发短信的通讯工具,如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操作,但有一点是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的,那就是信号。手机信号好,准确来说这个词指的是手机的通信性能,它涉及的领域实在太多了,专业人士写本书都说不完手机通信性能的问题。
一个手机要是没了信号那跟废铁就没什么区别,影响手机好坏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手机通信优化,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不断地测试各种情况,找到每个可能影响信号的问题并解决,这是一件费时费力还费钱的工作。市面上大多数手机品牌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信号不好的情况,其中最少出现这种情况的手机可能就是华为。
对于华为手机信号好的问题,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今晚做了一个解释。
根据他的微博所示,“普通人打电话有一两秒声音断续/丢字可能觉得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对于华为工程师来说就是大问题,必须找出问题根因并解决掉。”
他公布了一份华为内部测试线路信号的通报,内容非常详细,细致到在某某路段的信号具体如何好或者差,问题原因分析及如何改进。
总之,李小龙表示,“全世界的手机公司里可能只有华为有能力也有意愿做这类苦逼和看起来没多大价值的事情了。 ”
华为在这几年的发展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在相机和CPU方面的进步让华为成继苹果三星后的又一大旗舰品牌。但很多消费者都表示华为手机的信号比其他品牌都好,也是因此,国内用户在购买新机时就会优先考虑华为,也不是为了其他,就单一个信号好的优点就足够吸引人,那么华为手机到底是在哪些地方“动了手脚”呢?
稍微熟悉手机行业一点的用户应该都清楚,如今华为的主营业务仍是通信科技。从1987年成立至今,华为在通信方面的专利一直位列中国通信专利授权第一名。而专利到底有多重要呢?举个例子,网络还在3G时代时,高通就凭借自己的CDMA核心专利垄断了整个手机市场,当时所有的手机想要使用3G网络都需要给高通递交专利费,高通光靠专利费这一项就能赚的盆满钵满。(据悉高通是按照销售的每台手机售价的5%来收取专利费)
目前能自主完成CPU芯片制造的只有华为、三星、苹果、高通,而能自主生产基带并且还自家生产手机终端匹配CPU的,就只有华为、三星了,重点来了,单芯片整合5G基带方案而无需外挂的,现在只有华为,高通现在依然是外挂基带。其他安卓手机,用的大部分是高通的基带芯片,所以对手机信号的优化水平肯定华为好,这是华为自身的技术优势,手机信号当然好了。
不过在4G时代,由于高通在LTE上的投入的研发资金较少,同时中兴、华为两大通信大头的崛起,让高通失去了专利霸主的称号。如今的5G时代,华为成为了世界上掌握5G技术专利最多的公司,并且在最高的小区容量、最低的网络时延、最多的网络连接数、最全的5G验证频段、最完整的预商用系统、最丰富的5G应用案例六大领域彻底击败高通,巩固了华为在5G时代的领头羊地位。
专利多也就使得华为在手机基带芯片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基带芯片又恰好能够代表手机接收信号的能力。在4G时代时,华为的首款八核处理器麒麟920,不仅在整体性能已与当时的高通骁龙805不相上下,并且在其内部直接整合了BalongV7R2基带芯片,可支持LTECat.6,是全球首款支持该技术的手机芯片。麒麟920甚至比高通还要早一个月发布,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华为手机的信号与其他手机的信号逐渐拉开差距。
1、华为对于手机天线的调校也是十分严格。比如在华为P9时期,为满足信号强度和轻薄机身的产品要求,华为带来了全新的Signal+技术和虚拟三天线技术,前者可以根据信号条件智能快速优选通信天线,保证良好的通讯信号,后者则能够有效降低电磁对于手机信号的影响,就算用户以一种十分“诡异”的姿势握持手机,信号质量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2、华为舍得配置更多的天线。其实早在华为p9,华为就首创了虚拟三天线设计,这样设计的功版能在于当你右手握手机的时候,信号会从机身左侧传递尽量避开手握对信号的影响,纵然金属外壳对信号阻挡很大但是华为兼具美观与信号,成为业界标杆。对手机信号影响最大的就是天线,更多数量的天线,能够让手机支持更多的频段,手机信号就会更好,
而华为是最舍得堆料的,去年的Mate30系列5G手机,配置了21根天线,其中包括14根5G天线,支持7个5g频段和几乎所有的4g频段,频段之齐全远超其他品牌手机,因些,华为手机根本不用担心信号不好
目前华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能够为各大运营商提供基站建设及相关服务。加上基站和华为手机都采用的是巴龙基带,两者的配合性自然要比其他品牌要高上不少。现在国内三大运营商基站及设备很多由华为承建,华为自己的设备肯定最熟悉,做手机肯定知道怎么设计能够信号最好,其次,华为自己研发的基带芯片什么是基带?基带芯片是用来合成即将发射的基带信号,或对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进行解码。
技术支持:宁波大展安全技术防范研究实验室| 版权所有:宁波大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浙ICP备20021792号 浙公网安备33020002001067号